第283期晨讀丨神經外科中心執行主任付曉紅講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煙霧病》
9月11日,第283期晨讀會由我院神經外科中心執行主任/腦血管病科主任付曉紅作學術交流,他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煙霧病》為題,積極宣傳缺血性腦血管病—煙霧病的診斷策略和知識,早期診斷和及時有效顱內外血管搭橋治療至關重要,可預防卒中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什么是煙霧病?
煙霧病是一種較為罕見的慢性閉塞性腦血管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確。該疾病表現為雙側頸內動脈(ICA)末端進行性閉塞伴顱底異常血管網形成,由于這種顱底異常血管網在腦血管造影上形似“煙霧”故稱為“煙霧病”。煙霧病在東亞國家高發,且有一定的家族性,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發??;近年來,煙霧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其致殘率及致死率相對較高。該病可防可治,通過廣泛宣傳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該類疾病,以得到有效治療,減少發病率及致殘率發生。
個人簡介:
付曉紅 博士 碩士研究生導師
神經外科中心執行主任/腦血管病科主任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腦脊膜瘤學組委員
貴州省卒中學會常委
貴州省神經外科分會青年委員
貴州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遵義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遵義市卒中救治聯盟主席
2019—2020年掛職正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2020年獲得“遵義市優秀醫師”稱號
遵義市政協委員
發表SCI 4篇,累計影響因子約15分,核心期刊十余篇,個人專利3項,參與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級科研項目6項。從事神經外科工作17年,擅長腦血管介入、重癥及微創開顱手術、急慢性缺血性腦血管?。i動脈狹窄支架植入或內膜剝脫術、煙霧病顱內外血管搭橋、深部腦血管搭橋)、血管畸形、腦出血、腦干出血清除術、動脈瘤診治、阿爾茨海默病頸深淋巴管-靜脈吻合術等。
科室介紹:
神經外科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 2014年至今得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團隊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幫助,目前已是黔北地區重要的神經疾病診療中心之一。2021年6月成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遵義合作中心”,整合神經外科、腦血管病科、神經重癥、高壓氧科成立為“神經外科中心”,神經外科中心進一步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康復科及桃溪院區神經疾病診療中心,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疾病診療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全國“健康中國-中風識別行動”首批試點單位、貴州省臨床重點???、遵義市臨床重點???。
中心有醫生70人,護理120人,醫技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5名,博士3人、碩士34人。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編制床位210張(其中NICU18張),具有高壓氧三艙七門36人艙,雙源CT,64排、16排CT各一臺,3.0T核磁共振儀2臺,1.5T核磁共振儀1臺,DSA數字減影機3臺,雜交手術室、顯微鏡、神經內鏡等先進醫療設備。
擔任國家級學術任職5項,省部級學術任職10余項,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3項地區基金,1項應急項目),國家級中風識別行動相關科研課題1項,GCP項目3項,省級科研課題4項,市級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SCI 15余篇,北大核心50余篇。
創新管理模式,全院率先推行科主任領導下“主診醫師負責制”, 神經外科中心年手術量約1200臺次,四級手術占比從27.55%增至49.12%,CMI值從2.01增至3.22。
目前科室開展業務:顱腦外傷、顱腦腫瘤、腦血管病(開顱、微創及介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頸深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脊柱脊髓疾病、腦干病變手術、神經重癥、小兒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外科、顱底外科、早期昏迷促醒(脊髓電刺激)、神經康復等多個亞專業,開展了神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治及一些復雜高難度的手術。特別神經重癥在重型顱腦損傷規范性診療能力一直為省內領先水平。近年來我科發展為“西部煙霧病研究基地”之一,承擔遵義市腦卒中防治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積極推進“健康中國 中風識別行動”相關工作,引領其他縣市神經外科及腦卒中救治能力發展。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